按照中國傳統習俗,臘月二十三,鞭炮一響,就算開始過年了。各單位還都正常上著班,但大中小學生們都已經放假回家了。許多孩子家長反映,對於孩子單獨在家,早些年是擔心他們的安全,擔心他們貪玩,如今則是擔心他們上那些不良網站。
  網絡是個好東西。十幾年來,網絡改變了我們的生活,改變了我們的信息獲得途徑,也改變了我們以及整個社會的思維方式。但每個人從網絡收穫的,並不都是碩果,也有苦果。有人沉迷網絡色情淫穢信息,不能自拔;有人通過網絡途徑賣淫或者嫖娼,乾起了違法的勾當;有人在網絡上被“釣魚”,損失了錢財;有人一度陷入網絡暴力,隱私、名譽、人格等各種權利被剝奪一空,感覺到了網絡的恐怖,甚至生不如死。
  的確,網絡上的生存方式與行為方式,和現實中的確有些不一樣。舉個例子,賣淫是違法行為,現實中誰要乾起了這個勾當,既不敢明掛招牌,也不敢公然攬客,群眾隨時可能舉報,警察分分鐘就能趕到執法。但在網絡上,在一些論壇里,在一些聊天工具上,招嫖信息比比皆是,可以說是明目張膽、肆無忌憚。還有一些淫穢色情網站,通過註冊會員、收會員費等手段,出賣淫穢色情的視頻或者圖片來獲利。
  網絡是虛擬的,網絡比現實社會更加開放自由。甚至可以說,許多網民對互聯網上的淫穢色情信息和低俗信息,已經習以為常了。任何一個經常上網的人,不管被動還是主動,都經歷過“很黃很暴力”的心理衝擊,或者說都被網絡傷害過。
  互聯網在中國出現還不到20年,在中國普及也不過近數年。如果歷史地看,這是互聯網草創的時代、摸索的時代。這決定了,作為信息傳播工具的互聯網,作為一個新生事物,作為一個新的行業,在這個時候難免魚龍混雜、泥沙俱下。但人們的道德還在,社會的公序良俗還在,法律還在,所以互聯網一定會在發展中得到完善--不僅是技術的完善,更是有關互聯網的道德、倫理和法律的形成和完善。
  互聯網不是法外之地。也就是說,互聯網不可能永遠都是道德和法律規範之外的叢林,在現實中違法以及違反道德的信息,不可能永遠都能在互聯網上毫無障礙地傳播。
  可以說,伴隨著互聯網一起成長的那些70後、80後、90後,都享受了互聯網帶來的巨大利好,但也承受著互聯網上不良信息的戕害。在互聯網蓬勃發展的這些年裡,後者雖不占主流,但影響非常廣泛。正因如此,許多人才尤其擔心自己的下一代,擔心國家的下一代,不想他們在如今天般的互聯網環境里成長。
  不到20年裡,很多人靠互聯網發家致富。比如馬雲,比如馬化騰,比如網上大大小小的電商們。但是,還有不少人靠在網上泛起污泥濁水,來謀求不義之財。
  只要是有人的地方,就不可能永遠沒有秩序,永遠像蠻荒之地。有關互聯網的法律也在不斷推出,在互聯網上傷害他人也不再能逍遙法外。所有的秩序,都是在實踐之中一點點建立起來的。不可否認的是,許多人在被網絡不良信息傷害的時候,同時又在不自覺甚至自覺地傷害他人。互聯網信息是交互的,許多在現實中不敢做的事情,就被人拿到了網絡上大膽行之。若干已經爆出的新聞顯示,許多人一直到了被法律追究的時候,還不知道自己在網上做的是違法甚至犯罪的事情。
  正因為互聯網上有許多不文明,才要求我們每個網民和經營者都要儘力做到文明上網、文明辦網。因為,上網的不僅有現在的我們,未來還有我們的孩子,他們未來身處的網絡環境,就是我們今天一手營造的。(中國青年網特約評論員 王海)
 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mahkoy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